首发/简盈财观
作者/齐思
编辑/FENGLING
天弘基金,刚换了掌门人。
新上任的“舵手”依旧来自蚂蚁集团,天弘基金的大股东。
据悉,天弘基金的原董事长韩歆毅的离任,源于今年蚂蚁集团高管的调整。
2013年蚂蚁集团入主后,天弘基金共有四位董事长,皆是蚂蚁高层。
这两年,天弘基金的高层并不太平。
去年年中(2023年7月),天弘基金前总经理郭树强被有关部门带走“意外”离职,引发了天弘基金高管层的大变动。
天弘基金“惊魂”半年,终于在2023年12月引入了“博时派”高阳担任总经理。
客观的说,
天弘基金,今年在“不断向好”。
无论从人员引进、产品业务布局上,还是在营收和利润增长方面。
郭树强带来的震动,逐渐平息。
- 1 -
“一次正常的工作变动”
11月15日,天弘基金公告,
黄辰立正式出任天弘基金董事长,原董事长韩歆毅因工作原因离任。
据悉,韩歆毅辞任董事长的主要原因是,工作太忙了,他同时是蚂蚁集团总裁兼首席财务官。
据财新报道,今年3月份韩歆毅在接任集团总裁时,就已经开始走天弘基金的离任流程了,他现在的精力主要放在蚂蚁集团。
韩歆毅,2021年8月出任天弘基金董事长,如今已三年多。
“韩歆毅任职期间,天弘基金全面、稳健发展,天弘基金对韩歆毅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”。
天弘基金,新上任的董事长为黄辰立,现任蚂蚁集团副总裁,2013年就加入了蚂蚁集团。
黄辰立,「金融老将」一枚,拥有20多年金融从业经历。
此前,
曾任职于中金投行部,巴克莱资本投行部及摩根大通亚洲投行部。
总的来说,
天弘基金换董事长,“一次正常的工作变动”。
- 2 -
天弘基金上半年利润有所回升
天弘基金成立于2004年,至今刚好20周年。
2013年以来,蚂蚁集团成为天弘基金第一大股东,以51%的持股比例延续至今。
同年,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合作推出余额宝,天弘基金借此逆袭,开始规模跃升之路。
2018年天弘基金,从巅峰时刻转头向下,“后余额宝时代” 引发了不少争议。详见《天弘基金十年浮沉》
说回今天的天弘基金。
截至2024年三季度,天弘基金(含专户和子公司天弘创新)资产管理总规模12,156.33亿元。
其中,公募管理总规模11957.24亿元,位居行业第五。
不过,这其中约7600亿元是余额宝(货币基金),尽管相对于巅峰时期已缩水超50%,但仍然庞大。
另外,非货公募管理规模3640.73亿元,不过这其中60%为债基(约2300亿)。
固收及“固收+”是天弘基金的优势业务,但权益基金一直是弱项。
从营收和利润上来看,
天弘基金近三四年一直在“开倒车”,相较于高峰时期,利润减半。
不过,今年,天弘基金“逆势”增长。
天弘基金,上半年营业收入26.73亿元,同比上升4.57%;净利润9.36亿元,较2023年同期的7.54亿元,同比上升24.22%。
- 3 -
天弘基金“求变”
行业内,相较于绝大多数基金公司而言,
天弘基金,规模和利润都不错。
但是,它似乎从未走进过基金圈“核心玩家群”。
最主要的原因在于,
天弘基金,过于依赖余额宝,权益短板太明显了。
“如何大力发展权益业务”,是韩歆毅上任后的大话题和大挑战,如今仍是。
2023年年底,天弘基金引入原博时基金总经理高阳,是知名的权益老将,当年曾经打造出爆款权益基金。
今年年初,天弘基金引进了副总经理聂挺进,分管主动权益业务。
他也曾是博时的权益老将,跳槽天弘基金之前曾任华泰资管总经理。
从总经理高阳到分管权益的副总经理聂挺进的引入,很明显天弘基金希望在权益业务上“求变”。
近期天弘基金策略会中,高阳、聂挺进都提到公募投研体系的发展,
着重强调了要构建“流程化、平台化、智能化”的科学投资体系,确保收益“可追溯、可复制、可预期”等,
重视投研能力,可见一般。
他们希望能够解决“高度依赖投资经理个人能力、缺乏体系化精细化管理赋能机制、投研业务明星晋升管理者后缺乏管理抓手、投研人才考核激励机制错配”等痛点。
从业务布局上,明显感觉到,
今年天弘基金将目光重新聚集到指数产品,走了一条“场外包围场内”的路线。
天弘希望利用蚂蚁的流量,做好场外ETF联接及场外指数基金。
路线有了,但还尚未拿到“结果”。